Friday, March 23, 2012

我上辅导

花了一阵天打印出来的资料,趁着几天读完,感觉很累。。。想着后天就要交上进入中级(上)的12堂课。居然困在《专业我》与《个人我》里。。任何一方独大,都不是主人,只是一个傀儡。


感觉很不well-equipped. 《专业我》需要增值, 《个人我》需要成长。

今天开始有点纳闷,报上的辅导个案由两个不同的宗教团体解答却看得出他们的不同点。虽说辅导没有涉及宗教可是他们的观念却时不时地植入个案里头了。我个人觉得“关怀”的解答清楚的鼓励了案主, 鼓励他做回生命的主人。

而我所在的佛X咨商室却用了三分之一来同理,重复案主的问题再来对案主的决定再三的提醒和惋惜。。。这样的兜圈子有用吗??

如果我一心想着明年要进入咨商室的100个小时训练,我会变成了傀儡吗?要各个案主以德报怨?

如果我只是单纯的想要提升,反省,觉察,深思自己的生命把它称为自我内在的修行不就的了吗? 我又何苦在这儿苦恼,原来我的苦恼是花了一年所学的必须要进入咨商室里实践。我当然知道自己学了不用不仅仅是浪费也是荒废。 因为只有通过练习才可以看到人生许多的真善美画面。

谁可以让帮我看到我的盲点在哪儿?让我可以更快厘清思绪。。。

Saturday, March 3, 2012

疼vs宠

到了这个年纪, 应该打开自己容纳世界,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收获.

在亲子关系里,接受辅导的往往都是家长本身, 教养方式的偏差而导致孩子的行为和品格渐渐的出现了问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因为宠就把尺拿掉,问过很多人..什么是"疼", 什么是"宠" 是分不清还是不想搞清楚..

疼过头没有了底线就是宠,保持信念就可以去恶性就得以身作则. 虽然有时不忍但如果这一点坚持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呢!